机器人穿梭于人群迎宾、无人机嗡嗡作响……这是近日中国经济周刊和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经济论坛开幕式的真实场景。“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应用在会场,到会的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面对发达经济体有效需求不足、新兴经济体增长势头缩减的困境,未来的工业发展“路在何方”?
工业互联网将为中国带来3万亿美元GDP
或许,“萌萌哒”迎宾机器人和航拍界“一哥”无人机正是答案的缩影。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即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创新转型的关键依托。
所谓工业互联网,是指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融合的结果,以制造业为主,但不止于此,还包括能源、交通、医疗、公共设施等。
工业互联网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约为412.5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将增长到1737.3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3%。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预计,未来工业互联网有望影响46%的全球经济。到2030年,它将为中国经济带来累计3万亿美元的GDP增量,这相当于2015年中国经济增量的4.6倍。
除了做大市场,工业互联网还可以为企业节省时间和金钱。据测算,工业互联网能帮助中国的航空、电力、铁路等主要行业实现生产率提升1%。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感叹道,“工业互联网将重塑传统工业,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工业互联网到底会怎样影响日常生活?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于晓晖表示会有三步:先做产品,利用大数据实现生产端优化,提质增效降成本;再做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注重个性化,从大规模制造向私人定制转变;后做平台,实现需求侧和供给侧的直接对接,开发资源共享云平台。
如果将工业发展比作攀岩,传统业务等原有核心优势就像支撑脚,任何时候都要踩实,不能放弃;同时努力寻找下一个落点,作为新的抓手。中科曙光集团总裁关宏明曾经这样形容工业互联网,现实中,他也确实按照这一思路引导企业发展。集团之前的主要业务是高性能计算和设备输出,属于典型的传统工业企业,但近年来从建造实体仓库转为在各地建设云计算中心。在关宏明眼中,云平台就是新的支点,是打造协同共享环境的关键。“工业云”像神经中枢,扮演的是发展过程中“大脑”的角色,能分析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串联起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各个环节,充分推动资源共享,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仍需通三关
不过,“工业云”似乎还没有照拂到“世界工厂”。2014年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市场全球份额中,美国占45%,欧洲、中东和非洲占40%,亚太地区仅占15%。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还处在探索阶段,“任督二脉”仍待打通。
工业互联网依赖数据共享,但网络安全问题仍是未解难题。由于联通虚拟和现实,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风险尤甚,“我们这个行业,讲究‘一分钱一分货’,如果提升安全等级,势必会增加成本,到时企业还愿意为此买单吗?”北京和利时集团公司技术总监朱毅明提出,如何让大家觉得安全又实惠,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伪融合”影响转型,“旧瓶装新酒”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不少制造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思维模式未能跟上信息化的脚步,上游生产和下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产业链效率低下。找钢网创始人王东建议,工业升级应通过直面下游需求,倒逼上游厂商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反应迅速、自下而上的经济链条。
此外,目前工业领域缺乏统一的通讯协议和标准体系。企业家们希望未来发展出通用的协议语言,让互联网的神经末端延伸到工业装备的每个角落,推动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