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互联网对人工智能领域已表现出极大兴趣,相关话题量也在急速增长。就在刚刚过去的腾讯WE大户上,人工智能被列为人类毁灭的第一大“威胁”,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对它的一种期待。
谁也不曾想到,五年前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还列属专业词汇,但今天,不论是好莱坞电影制造的IP、行业的分析文章,还是微软、谷歌、IBM、百度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投入,趋势渐成,有人说这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
如果说深蓝只体现于对弈的人工智能,并不算是足够智能的话,那随着谷歌阿法狗战胜李世石,IBM的“沃森”赢得知识竞答的冠军,还有谷歌、百度的无人车已开始上路试运行,人工智能在生活、教育、交通等应用场景已经接连上演。或许大众对“智能”建立起的认知还是停留在硬件智能的阶段,而百度医疗大脑系统的落地,已经是向人工智能的下一步迈进。
就目前来讲,人工智能领域里和医疗的沟通较少,而百度医疗大脑又是如何从这个方向介入,然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整个公众?日前,德尔塔俱乐部有幸采访到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的两位资深研究科学家刘朝春和杜楠,就百度医疗大脑科研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
缘起
自今年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会开始,依托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百度大脑已成为百度的趋势所在,也将是未来科技航向中的重要节点。
此次接收采访的刘朝春和杜楠,他们分别负责其中的语言理解及逻辑算法两个重要方向。两年前,他们在百度大数据互联的深度研究中,发现一些基于网络医疗的问诊存在耗时太长,效率较低的问题,并且长期得不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医疗大脑正是从效率的角度切入,节约时间和增强沟通成为这套医疗系统的初动力,它擅长的就是帮助病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去收集病人信息,并给出辅助诊断建议,从而完成有效率的医患交流,大大减少就医时间。“提升效率的基础就是增强交流价值,正是医疗大脑对用户语言的强大理解能力,使得类人的问诊体验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刘朝春对此表示到。
沟通
医疗大脑和自然人的大区别,就是它的即时响应性和经历性,尤其是系统对于用户咨询的特征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从初判到积极反馈,收集信息并作出一些合理的引导,这就是在算法上的深度交互。
1.更懂用户的理解能力
由于用户文化教育参差不齐,这其中也包括方言的因素,用户对自身的症状观察各有不同。以红疹为例,它的描述不下100多种,关于病症的颜色、性状、分布等不同特征,对这些描述的归纳并分析,就是很大的一个挑战。
百度医疗大脑的核心优势所在,延展人的基础感官及策略思考能力。它在理解用户的基础上增加算法逻辑的推理能力,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性;给机器赋予医生的角色,打造大程度的相似度,增加内容过程的体验性。
2.更懂专业的学习能力
医疗大脑相较于人类,参考大量的医学书籍和文献,生成知识图谱,建立神经网络,这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经过长期积累和学习,在进入逻辑体系的范畴,通过理性思考的解决方案,基于经验的判断更加准确是必然的结果。以宝宝发烧为例,在正常的问答平台,可能会得出一些很简单的单线思考结果,比如说感冒,流感,或者是肺炎。而医疗大脑多轮交互过程中,不断增加判断指标,会对于后续的治疗会提供很好的依据和思考基础,让病人去意识到潜在危险,这个交互刷新的过程中无法忽视的就是专业优势,即医生的专业优势。
3.更懂国人的技术演进
“百度相较于IBM、阿里及腾讯,我们都了解医学,但是百度作为一个强大的搜索入口,聆听了大量直接来自于患者、未经过医学改写的语言,使得我们更懂用户,尤其是中国用户。”
沟通的问答过程,看似简单,但又极为复杂。百度基于对网民搜索习惯的了解及大数据库支持,赋予了医疗大脑在策略网络分析及数据再挖掘层面的深度学习能力,完成了对于医疗大脑教育作用,而这个过程只是几毫秒之内完成的。
医疗大脑在加入更多判断指标后,形成一个精准判断的演进过程。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起到了放大医生优势的作用:1+1大于2。从实际上来讲,这个沟通的过程也是一个入口,而关于用户的出口就是角色,而角色又是如何扮演的呢?
角色
研发初始,医生们非常抗拒合作,表示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取代一个医生。但是经过多轮的深入合作,他们越来越认可这个理念:“以前我一定要问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你发烧多少度,什么形状…现在医疗大脑都帮我问了,我就不用浪费时间了。”这样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到认可的转变,正如今年伊始,阿法狗大战李世石引起世界瞩目,而人工智能引起的恐慌也延伸了伦理学、社会学的很多话题内容。
1.简化传统的医疗场景
而这些恐慌话题的背后,也证明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同时对我们的生活场景开始产生影响。
“人工智能其实是已经到了下半场,已经过去的上半场主要靠硬件及智能系统撑了很长一段时间,而下半场,核心的关键就是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 杜楠对此反复强调。
百度医疗大脑的背后,正是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深度学习的技术,延伸百度医生等各线特色产品,完善整个生态过程。这也正如百度搜索框一样简单,你输进去一个指令,得到一个答案,呈现的是极简单、可依赖场景简化的过程。这背后却是极其复杂的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算法。
2.完善医疗资源的分配
场景简化的背后,就涉及了两个关键的角色:一是医疗大脑因为拥有更多的专业背景,担任辅助医生的助手角色;二是在医学界承接医学知识的传承,作为医生教师的培训手段,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去帮助基层的医生成长。
趋于时代需要,医疗大脑更适合中国国情,一是中国不同于发达国家,没有家庭医生的现状比较普遍,而医疗大脑可以辅助医生承担起家庭医生的任务,一定程度上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的问题,推动解决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另外,中国趋向老龄化后,它也将承担家庭医生的专业医疗监护,让足不出户的老年人,根据自己健康状况跟系统完成对话,为医生对老年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价值。
成长
医疗大脑的成长,关键就是大数据逻辑和医生逻辑的完美结合,也是它从医学专科到全科内容的学习过程,从而建立了更强大的信息网络。
1.重写传统医疗的历史
小米公司的硬件系统,是围绕用户打造生态系统,链接信息网络。而百度医疗大脑是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及算法逻辑的推理,多轮的交互不断形成精准问题,做到千人千面,同时建立全面的医疗信息网路。
终呈现的是1+1大于2的效果,这也是人与机器的握手言和。同时,医疗大脑也开始从生理医学延伸到心理医学,跨进更广阔的医疗范畴。在未来的10到20年,医疗大脑或将成为社会及人类的巨大财富,随着驯化的过程一直叠加积累,从现在的学习到未来的反哺,时间也在极具缩短。
2.赋予更多的责任使命
近年,人工智能随着运算的能力增加,也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拐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驱动更大的数据量,所谓的深度学习,其实就是运算能力的提升。
这种变化呈指数式发展,正如我们从1到100我们用了10年,而100到1000可能我们只用了一天。好奇心驱使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期待永远大于恐惧,医疗大脑作为百度大脑的第一个落地产品,它也被赋予更多的责任使命,我们无法想象百度医疗大脑5岁时的状态,当然我们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发展到500岁的时候,世界将是怎样的。
(来源:南方网)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百家号